孩子不良习惯是哪里来 - 素质教育 - 慢点书栈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素质教育 / 正文

孩子不良习惯是哪里来

作者: 慢一点 发布: 2015-3-11 分类: 素质教育 阅读: 次 查看评论

  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固然复杂,但教师也难辞其咎。

  就说常见的作业拖拉,很多情况下,是教师的作业超量造成的。作业过多,难以完成,拖拉欠交成风,不仅摧毁了学习自信,也破坏了良好的习惯。有家长告诉我,时下小学生的作业,有正常能力的孩子,经常也得做到晚上十点钟之后。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学习的乐趣被教师破坏了。个别数学教师甚至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做错的数学题,罚做十遍,而且要“抄题”。局外人可能不懂什么叫“抄题”,小学生却闻风丧胆,因为罚抄的往往是“应用题”,要抄的文字量大——既然作业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干脆放弃,不做了,或是没完没了地和教师扯皮;教师喊头疼,却不肯减少作业量。拖拉的坏习惯,有些是教师过分“努力”的结果。

  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教师“为了把课讲完”,“为了对学生负责”,拖堂五分钟。学生下节课在实验室上,必须从这边的教学楼下去,走一百多米,上实验楼的四楼,即使不拥挤,也得走上六七分钟(还不包括上洗手间的时间)。只要你拖堂两分钟,他下一节课就有了迟到的理由。即使快走也会迟到,于是铃声对他来说不重要了。所以你会看到学生索性在校园里慢慢地走,时间长了,他对学校的任何信号也会无动于衷。

  有学生上课不提问,下了课拉住老师问,这样的辅导很合算,也能“个性化”。有位教师经常被学生问,学生根本不管她下面还有另一个班的课。她实在来不及了。她需要从三楼上到四楼,再走五六十米,当她跑到下一个班,已经没有时间做课前准备了。该班学生并不在意她是什么原因如此匆匆,他们可能认为,这种事无关紧要。为什么不建议有问题的学生放学后到办公室去问呢?只照顾学生的情绪,忽视了学校的行为规范,养成了学生自我中心的不良习惯,教师却认识不到。

  有位老教师说过一件伤心事。看到学生早上拎着雨披匆忙进教室,她说:“水滴到地板上了!”学生想都没想,顺手把雨披递给她;她也想都没想,替他把雨披放在窗台上。第二天,这个学生一边和同学说笑一边又顺手把雨披递给她。教师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问:“学生怎么会这样?”我说,不能怪学生,也许他把你当娇宠孩子的妈妈了(当然这样也不对),是你在犯错误。如果他只有六七岁,你应当帮他,教他。学生已经上高中了,十六七岁的学生,把老师当仆役,不对,可这是你在“惯”他。你当时就不应当接过来,即使接过来,也要教育他,不能让他眼中只有自己。

  学校批评学生浪费,食堂每天被倒掉的饭菜有几百斤。可能不止是学生浪费,以前我在食堂门口亲眼见到有教师把整份饭倒进泔水桶。他倒饭时,被学生看到了,但他不知道。我不敢想,以后他的学生会怎样看他的“教育”呢?有一段时期,学校食堂师生共用,师生经常同时走到泔水桶倒饭倒菜,甚至干部也倒。然后,学校在大会上批评学生浪费粮食,学生也在周记中谴责浪费行为,然后大家发一份关于节约粮食的倡议书……其实大家都没当回事。

  这些,是学校的“常态”。只是一想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青少年时代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就让人不安了。

« 上一篇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素质教育  孩子  心理  习惯  学习  成功  

评论列表:

说两句吧:

必填

选填

选填

必填,不填不让过哦,嘻嘻。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联系
图标汇集
友情链接
控制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