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博客 » ◎收藏 书架 » 黑鹰说拳---作者:暗夜黑鹰

黑鹰说拳---作者:暗夜黑鹰

       拳术的发展,是为了打人赢人,这是根本目的。好比你想做件衣服,你发现它也可以做桌布,也可以做抹布,还可以做窗帘,但是忘记它本来是为了做衣服而存在的,或者拼命宣扬它既是衣服又是抹布还是窗帘。就不觉得不对头么?
我不是说练拳就不要求道德修养,而是说拳术和道德不是一个等同的关系。不存在练好拳,道德修养就越高的问题。

       荆和shwmxg说我是正统的传统门人,很古典。其实不是的,挺小就开始练武,学的东西很杂,武术队散打队都呆过后来放弃了,因为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总是在实际打斗中感觉那种还不够,想找个好的,更全的东西。那时候的思维状态,我想可能和荆无命差不多。然后才开始追求传统拳。但传统拳练到后面理论上所能发现的东西,也就是老谱那些东西,不会脱离更多。

       刚开始接触传统拳的时候,会发现它实在是一种很复杂的模式。和拳击散打走的路线不同。拳击散打先追求的是一种外在模式的精简。但无论你走哪种路线,最后发现的,都是格斗的本质。本质是共同的道理。而作为锻炼过程,传统拳提供的是一种多样化的体验方式来揭示本质,让锻炼者体验,掌握。我认为这是区别。

       在认识上,我也认为传统拳始终着眼于锻炼者本身,是好的!知行合一,是东方的方式。是比很多人正在做的解构分析来得好。好比说让一个人去感知和认知他自己,不是告诉他,他的身体是多少块肌肉,多少块骨骼,多少内脏,多少细胞,细胞怎么工作。

       比如说打击速度,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绝对速度,是一种一秒出N拳的天马流星拳所以能获得胜利,事实上稍微有经验的都能体验到,用天马流星拳的往往才是输家。我们真正在使用的是一种相对速度,对于格斗中相对速度的把握,是个体的,是反应的,是经验的。我们真正想要的需要的是这种东西,而往往很多人在锻炼中,是抱着绝对速度的目的去锻炼,把绝对速度加的越快越好,而实际中他使用的,是在反复加速状态中锻炼出来的身体的反应,身体自身的运动经验(身体本身的经验,不是头脑的)。也就是说他实际已经在体验了,而头脑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里的头脑不是指具体大脑)。而最后,他用头脑告诉别人的理论格斗中胜利是绝对速度,并进一步分析这种绝对速度,是因为强韧粗旷的肌肉作用,肌肉越强大越好,然后很自然的就理解为速度锻炼是为了肌肉,再去解剖肌肉,这样的理解,真可以说是正确的么??或者说这样的理解,能够对格斗者本身有实际帮助么?(这里不是说肌肉没用,而是说目的,说本质。)

       所以一直说练法是为了求理,而不是以法求法,那是个思维上的死局,身体练出功夫而头脑没有意识到,那真的是太西方了,西方格斗学理论展现最多的部分就是头脑意识和身体锻炼的分家细化,我是不认同的。我们的传统拳开始没落,是因为我们的人已经变得不再东方了。

       而以招说招也是犯了同样的毛病。我不知道荆在拳击队呆了多久,我只呆了一年半,嘿,当然不是国家队。拳击是很优秀的体验模式,因为精简,所以更容易接触本质,但是做为锻炼者必须在头脑上意识和反应到,很遗憾我当初并没有体会到,可能是因为其太容易出实用效用的缘故。

       拿拳击来说吧,可能比直接说传统更容易理解。我们在使用拳击中会发现一些情况,拳击理论无法解释(当然,也可能是国外已经有了更优秀的理论,乡下人不知道)。
比如小个子打倒了大个子,大个子打倒了小个子,国外用身体肌肉素质来解释,实际是解释不通的。而我们用传统拳来解释,反而解释的通,是个体的身体经验,往往同样经过拳术训练的大个子打倒小个子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唯一因素),不是因为身体比对手庞大,而是在反复锻炼肌肉中获得了更多的体验,获取了更多的身体经验。但往往很多人头脑上是意识不到的,用一种极为单纯的思维方式,认定是大个子肌肉腱子漂亮所以获得胜利,舍本逐末。或者承认了是复合经验,而继续用剥离的方式去剖析。又是一个思维的死局。好像我们做过的解剖试验,一个活的兔子,把它解剖了,然后说这肝,这眼球,这血淋淋的肉块就是“一只兔子”?可以么?

       招式上说,我们往往认为格斗是招式在起决定性作用,而实际上不是。拳击本身就精简到不能再经验了,以招说招,那是说钩拳可以战胜直拳,直拳可以战胜摆拳。实际上是这样么?在使用的时候真的是因为我们的招式非常“标准化”,所以我们胜利了吗?实际起作用的是什么,是劲,学拳击的时候所谓的标准啊,夹肘啊,都是为了找劲,真正比赛使用的,是这个劲。这个劲预备在那里,对手就不敢轻易出拳,而没有这个劲,光有个“标准架势”,结果还用说么?我们打拳击,往往挥出的,都不是“教材化”的直拳,形都是有变化的,中间要的,是这个劲。刚开始学拳击的往往是一拳就是拳,而好手是不一样的,一个戒备势手上预备的劲,是随时变化的,直钩摆是顺势而发,发了才死,没发劲就是活的,随时变化的,但又和没劲是不一样的。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那本拳击教材或者教练说过这东西,我不知道。活劲死力这句话,我只看到中国在说,东方在说,嘿,乡下人,比较土。

       明白了搏击的本质,再回头来看传统拳,才有东西看,才有东西可以判断,才有东西可以学习,传统拳到底要教会人的是什么东西,是气?是宇宙?是道德?硬搬硬套可不行。本质的东西,其实很多人说,但是更多人是说过就说过,想过就放过,明白了就忘掉,忘掉了又不明白,再寻找,找回来的还是这东西(因为太简单,简单到太好理解,真的是那么好理解么?身体理解头脑同时理解么?知行脱节啊)

       所以传统拳锻炼要的是体验,要的是身体经验,要的是劲。

       这时候再反过来看传统拳。传统拳是在全接触格斗中发展的,也就是踢打摔拿跌靠锁全ok的。最简单说,需要戒备势的话,要随时预防被踢,被打,被摔,被拿,被锁,被挤靠,同时随时可以作出踢打摔拿等技术的姿势。这时候请自己检查自己是什么一个情况?.......................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不?不是才真的有鬼了,长了八只手了。

       不能理解传统拳的人啊,头脑上都还是拿着架子打人的状态(头脑上),难道不是在说拳击教材的标准姿势不能用?这种道理怎么说的通呢?反过来说很多练传统拳的,头脑上先脱离了这个技击观念,为了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而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又怎么出得了功夫?多少教材,学术,是在说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件事,一定要复杂化么?它不能复杂化,不能虚化,虚化就没东西了。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被虚化到一个神话的高度,恐怕还是“大师”们做的事。就像前面说过的,“大师”写出来的“一”,已经不是“一”了。高明的拳击手的戒备势和刚入门的也是不一样的,但拼命分析好拳手的身体具体姿势,然后叫初学者入门就一定要掌握,甚至已经到了掩盖本来意图的时候,想要练出东西....很难。这是西化的中国人正在做的事,西化的大师正在做的事。

        扎马不是死扎,扎那儿的意思是要随时可动,身体可以提供劲来变化,来用。因为那个姿势最难动起来,所以对体验劲力非常好,体验出来的劲力要在戒备势里用,你就感觉到轻快,迅速。不是因为死扎那儿肌肉膨胀了,强度增加了,所以你快,迅速。(不是说扎着不会长肌肉)。更不是拿着死马打架。中国拳要的是一个活劲。静中求动,本身就是最简单最朴实的字。

 

0 Comments

发表留言


点击更换验证码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